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插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内容包括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改建方案优化措施和原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房屋改建抗震鉴定一般须依据现行抗震设计标准。
光伏电站屋面承载力检测鉴定内容:
检测内容:
1、针对承重结构系统、结构布置和支撑系统、围护结构系统三个组合项目进行厂房承重检测。
2、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的规定,采用钻芯法检测梁、柱的混凝土强度。
3、按照《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的规定,采用磁感仪检测梁、板及柱的钢筋配置情况。
4、根据《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TJ08-79-2008)的规定,检查裂缝的宽度、裂缝位置及裂缝的分布情况。
5、检测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几何尺寸及楼板的厚度,对平面布置、轴线尺寸及层高进行检测;
6、检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
7、其他需要检测的项目。
钢结构厂房屋面光伏承重检测中超声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
1)超声检测技术等级
a)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三个检测级别。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规定、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b)不同检测技术等级的要求
⑴ A级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mm~46mm的对接焊接接头。可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单面单侧进行检测。一般不要求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
⑵ B级检测:
Ⅰ)母材厚度为8mm~46mm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
Ⅱ)母材厚度为大于8mm至46mm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如受几何条件的限制,也可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单侧或单面双侧采用两种K值探头进行检测。
Ⅲ)母材厚度为大于120mm至400mm时,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K值探头的折射角相差应不小于10o。
Ⅳ)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检测时,可在焊接接头的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接中心线成10o~20o作两个方向的斜平行扫查。
本工程为两层钢结构厂房,底层为钢框架,**层为门式刚架,厂房檐口高度为8.0m,总建筑面积约为4270m 2。刚架梁、柱均采用热轧H型钢,外墙墙面4.5m标高以下采用190mm厚多孔砖,其余围护外墙及屋面均采用压型钢板。钢架(A-C)为单跨,跨度为14.85m,钢架(D-G)为单跨,跨度为22.8m,各榀刚架间距为6.0m及4.0m。
本工程目标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可靠性鉴定结果如下:
1.地基基础现场观察基础周边地面,未见明显沉陷,观察室外排水沟及室内墙面等,未见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地基基础的可靠性等级评定为A级。
2.上部承重结构⑴安全性等级本工程为两层钢结构厂房,底层为钢框架,**层为门式刚架,该结构二层两端山墙处均设置抗风柱,结构整体布置合理,构件选型正确,传力路线明确。
厂房两层两端及中间布置的柱间支撑、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及刚性系杆与整体钢结构可形成完整受力系统。构件间连接可靠,工作正常,未见节点有拉裂和滑移现象。所检柱间支撑、墙面檩条及檩条拉条构件截面尺寸与设计基本相符。支撑系统杆件长细比均可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A级。
现场检查发现刚架梁、柱节点工作状态正常。钢框架梁和刚架梁以及钢框架柱构件承载能力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梁柱连接节点、梁梁连接节点及钢框架柱柱脚节点承载能力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柱间支撑、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纵向刚性系杆承载能力均可满足规范要求;抗风柱承载能力可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承载功能等级评定为A级。
一、屋顶安装光伏承重安全检测鉴定:
(1)荷重太阳能板质量: G1=20kg×20=400kg 支架总荷重:G=136kg水泥墩荷重:G2=125kg×10=1250kg (2)屋顶单位面积受力 总荷重:400+136+1250kg=1786kg 组件安装面积:10.125×2.973≈30.1㎡单位面积受力:1786/30.1=59.34kg/ ㎡≈0.58kN/㎡由于本项目均为上人屋面,根据GB50009-2001(06年版)设计。混凝土屋面设计载荷为2kN/㎡,屋顶平均载荷为0.58KN/㎡,安装太阳能方阵后载荷远小于设计载荷,荷载组合较不利负载组合为:1.0恒+1.4风(—) =1.0x0.20-1.4 x 0.389=-0.3446 KN/m2 5.3 基础校核电池板投影面积:10.125 m x 2.973m=30.1㎡ 负荷载:30.1㎡x 0.3446 KN/㎡=10.37 KN 基础总配重: 1.22KN x10个=12.2 KN 平均载荷:12.2 KN/30.1㎡=0.405KN/㎡本项目需配置10个1.22KN的基础,基础总配置达到12.2KN ,大于负载荷10.37KN,达到系统要求。
荷载组合;较不利负载组合为:1.0恒+1.4风(—)=1.;电池板投影面积:10.125mx2.973m=3;本项目需配置10个1.22KN的基础,基础总配置;6屋面承重计算;(1)荷重;太阳能板质量:G1=20kg×20=400kg支;水泥墩荷重:G2=125kg×10=1250kg;单位面积受力:结构类-设计规范及规程《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2006 年版)《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2008 年版)《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8-2002《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结构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3.2铝型材及板材类-规范及标准《铝合金型材*1 部分: 基材》 GB/T 5237.1-2008《铝合金型材*2 部分: 阳氧化、着色型材》 GB/T 5237.2-2008 《铝合金型材*3 部分: 电泳涂漆型材》 GB/T 5237.3-2008《铝合金型材*4 部分: 粉末喷涂型材》 GB/T 5237.4-2008《铝合金型材*5 部分: 氟碳漆喷涂型材》 GB/T 5237.5-2008 4荷载相关计算。
二、屋顶安装光伏承重安全检测鉴定机构——常用的确定楼面承重能力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现场检测采集房屋结构数据,再进行计算机建模计算分析,近似的确定厂房楼面的承重能力限值,这种方法工作量相对较小,应用性强,且费用也较低,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做承重实验,这种实验方法一般用在严格的检测项目中,较常见的如银行保险柜放置区域的楼面承重能力检测,要求准确详尽的了解楼面的承重能力,基本上都采用此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楼板底部设置观测点测量楼板和梁的变形,采用均等荷载(如水,沙袋等)分批次、等重量依次叠加于楼面,密切观测梁板的变形,待该变形值接近规范限定的较大允许变形值时,停止加载,此时的荷载重量即为该楼面的承重能力限值。
其操作**: (1)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 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 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 浸水水面不应**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 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
(6) 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常用方法:
(1) 双线法载荷试验:在场地内相邻位置的同一标高处,做两个荷载试验。
我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检测技术人员80人,有技术职称的工程师2人,工程师45人,初级技术职称35人,配备名注册岩土工程师、3名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师、3名钢结构检测鉴定师、2名注册、2名注册测绘工程师、0名特种设备检验师,公司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30余人大。
在多年的技术服务实践中,形成了以房屋检测、工程检测和绿建认证为代表的“房屋检测鉴定”产业,以基坑监测、健康监测、变形监测为代表的“结构健康 监测”产业,以加固设计、加固改造、纠偏平移为代表的“加固设计施工”产业,和以灌浆料、轨道胶泥、加固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销”产业等核心产业板 块。集房屋检测鉴定、结构健康监测、加固设计施工、新型建材产销于一体,专注科研、 检测和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服务商,产业互为促进,互为支撑,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http://xlg0705.cn.b2b168.com